虎嗅注: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来,北京中日友爱医院外科医师肖飞事情曝光。因为涉事人员董某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医师,结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长学制试点班(即4+4试点),引发了网友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4+4”教育方法的评论。
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4年医学教育——协和于2018年敞开了一项医学教育变革,吸引海内外本科非医学专业结业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所谓“特别”,是因为在我国想成为一名临床医师,惯例途径是高考填写医学院,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5+3”一体化(本硕连读)或许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专业,方有资历参与执业医师考试。
这意味着,假如本科不学临床医学,根本与医师工作无缘了。而“4+4”方法,相当于重启了请求者的生涯规划;这种时机,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中,简直不存在。
“4+4”是一个新时机,可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作为这场医学教育变革亲历者的学生们,其岗位担任力与临床八年制结业生是否有显着差异?作为需求方的医疗机构,对这个学制的培育效果有什么等待和感触?其多学科布景间隔复合型人才还有多少间隔?
结业典礼3个月后,协和“4+4”试点班首届17位结业生已悉数进入三甲医院,开端了为期3年的临床博后(含规培)日子;而“4+4”项目规划者们作为这场医学教育变革试验的研讨者,也在反思和讨论课程改善的细节,并对“4+4”学生结业后工作生长进行长时刻调查。
学习压力山大,“感觉更像高中”
过五关斩六将,李群(化名)总算进入北京协和“4+4”试点班,成为2019级学生。
按招生简章制作的课程蓝图,在阅历4年医学练习今后,李群能够拿到临床医学博士的学位,而且成为具有必定临床才干但仍需求承受规范化练习的准医师。
但想要进入“4+4”项目,门槛不低。在本科阶段,报考的年青人就需求做预备。无论是上交医学院仍是协和医学院,在“4+4”项目学生报名入学前,都需求承受包含生物学等课程在内的医学预科学习。
例如,协和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修读生物、化学、物理、数学、逻辑思维与写作、人文社科等学科课程,且总学分需求到达≥70。而上交则要求,在入学“4+4”项现在,需求一致完结校园规则的5门根底课程的学习。
此外,协和还要求请求者完结至少40个小时的医疗机构志愿者实践。在递送请求资料后经由专家初审,来到复试阶段,阅历书面考试、英语沟通、中文写作等多种项测验,并经过最终的专家面试,才干被选取。
做医师的热忱让胜出者李群觉得未来可期,而当他入学投身其间,特别是榜首学年的压力和艰苦,以及对自主性和自律性的要求,都远超自己的预期。
首要,时刻变得莫名严重,因为培育周期缩短,榜首、第二学年很多课程都是必修课,每天“早八晚五”上完课,便是自发的晚自习。李群觉得,“学习方法感觉更像高中。”
与严重的学习时刻相对应的,是协和“4+4”试点班榜首学年高频率、高要求的查核。考试频率大概是每周一小测,每月一门出模块考试。榜首学年底还有相似北美Step1的临床准入考试,经过查核者方可进入第二学年临床中心课程学习,不合格者可请求重修或分流。
“咱们的‘4+4’课程规划的确遭到一些不可抗力的约束,” 唐琳剖析道,“例如北美‘4+4’,实习是住院医师规范化练习的榜首年,归于结业后教育阶段。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是结业前完结实习,因而这四年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的课时密度偏高而留白缺乏,学生们学得蛮辛苦,关于身心健康和个人意志力都是应战。”
“此外也有惯性要素,大班理论授课、讲课件提炼‘干货’、考课件着重要点,的确是教师和学生比较习惯的一个常态方法;但未来,咱们期望加强探求式学习,更多课时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还给临床露出,经过小组带教、临床沉溺领会和模仿教育等方法,促进学生常识和技术向临床决议方案才干的转化。当然,这是一个教育相长、一同走出舒适区的进程,也是重塑学习行为、加强常识转化率、进步时刻办理自律性和有效性的生长进程。”
这也意味着,这两所校园(交医、协和)关于“4+4”的学生还有一个共性要求——内驱力和自学才干。
交医“4+4”的欣怡发现,进入医学院后,大部分课程得靠自学,课堂教育大约只能起两到三成的效果,剩余的靠自己看书、看教育PPT等温习稳固。
交医“4+4”项目2021年的培育方案显现:榜首年学习根底医学理论,第二年学习临床理论协作见习,第三年进入实习阶段,第四年科研练习及预备结业。期间,尽管“4+4”试点班的课程独自开设,但实习阶段仍是与临五、临八的同学一同,不同学制的学生常会碰到一同以小组方法协作。
欣怡的师妹,2020级的张灵(化名)发现,即使学制不同,但咱们好像并没有十分显着的不同,都是刚从理论常识学习阶段出来,实习时对临床的感触与认知处于同一同跑线。
假如非要找不同,或许“4+4”的学生更活泼些。“咱们的考虑方法或许跟他们从一开端就学医的人不太相同,常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张灵回想。
依照要求,交医“4+4”的学生得在第二年选博士导师,为第四年的科研练习做预备。科研练习是为了能读懂和学习最新医学文献,另一方面是为了迎候结业大考——学位论文+期刊论文。
关于期刊论文的结业要求,交医“4+4”与临床八年制根本相同,要求宣布至少一篇中文中心期刊文章。而协和“4+4”试点班的学位颁发规范也与临床八年制保持一致——课业要求总评分达GPA3.2(百分制80分),科研要求有代表性学术效果,中心中心或SCI期刊文章,总述、论文、病例陈述不限,发明专利也予归入。
协和“4+4”项目则在各学年设置了经过性查核,例如榜首学年底的临床准入资历考试(Step1),第二学年底的实习准入资历考试(即国家临床专业水平测验,Step2),未经过查核者进入分流机制。
依据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的学籍办理规则,可请求重修、转读科学博士(Ph.D.)、科学硕士(M.S.)培育方案或退学。健闻了解到,协和“4+4”试点班每年退学人数很少,绝大部分人坚持了下来。
《健闻咨询》了解到,尽管简直每届交医医学院“4+4”项目学生都有退学的,但数量也很少,除了学业压力大以外,也有出于自身开展考虑退学的。
临床与科研的对立
到2023年,协和与交医“4+4”结业生,流向主要是三甲医院,特别以交医与协和的直系医院居多。
不过,医疗的地域性显着,不同区域对医师的偏好也有奇妙差异。
比方,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医院多垂青医师的临床才干,而以上海为代表的江浙一带医院则更垂青医师的科研水平。而这种奇妙的差异,也影响了两地“4+4”方法培育的学生在工作商场上的顺与不顺。
交医“4+4”培育方法的初衷,是参照北美方法,培育能够与世界接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等待他们成为“在世界医学科学舞台上有必定影响力的科学家、教授和医学专家”。
“4+4”项目实施十余年,交医已显着领会到了科研对“4+4”学生在上海区域求职的压力。“4+4”项目结业生们因为学习、科研和临床时刻都缺乏,在工作商场中处于晦气位置。
比照相同花了八年时刻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的临床八年制,“4+4”学生的医学课程从三年紧缩至两年,少了临八博士阶段的两年临床轮转,对科研时刻的揉捏更不用提。
乃至一些学生提早不上课,把时刻省出来去做科研。多名交医“4+4”项意图同学清晰表明,假如没有科研效果,就无法踏进高水平医院的门槛。
其实,科研压力大的确是许多医学生和年青医师的烦恼,亦有呼声期望临床医师专心临床,医学研讨者专心科研。但二者并非肯定一分为二,协和校长王辰院士曾表明,“没有研讨无以造就好医师。”
所以,在协和看来,即使是“4+4”也能够统筹科研练习。比方,“4+4”的项目规划引入了纵向课程理念,将科研练习贯穿全程,实施导师负责制,每周保证一天科研日,在各学年设置阶段性使命方针,培育学生未来独立从事医学科学研讨的学术才干。
据协和介绍,这个立异方法现已回馈应用于临床八年制的课程变革,替代了传统的第四学年八个月的科研练习。
不过,协和也发现了“4+4”项目科研练习的一些特别之处。
调查近几届协和“4+4”试点班学生学科布景,“多学科”掩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多个学科;但汇总试点班科研练习课题时,大多数仍是回归了相对传统的临床研讨,医学工程、新型资料、数据建模、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表现“多学科”的“医+x”的这个“x”,好像更小了。
究其原因,唐琳以为,大环境下用人单位对“科研即提高”的内卷式需求,使得学生们在挑选科研方向时,往往会向工作需求、出效果周期、发文章难易程度、导师资源等等性价比方针歪斜,加之多学科、跨学科、穿插学科的临床研讨,无论是专业深度和课题周期,对课时饱满的试点班而言,应战不小。
“均质化的准医师”
与“4+4”伴生的说法一般包含,“多学科穿插/交融/结合”、“医+X”等等。
试点的模板,北美“4+4”方法珠玉在前,所以咱们也等待国内的“4+4”学生也能够表现穿插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能够做出跨专业的医学立异效果。
可是,经过多年实践,上交医学院发现,“4+4”的学生好像并不太能表现出想象的多学科布景优势,表现出“医+X”的创造性,而是在结业时都成为了均质化的准医师。
“咱们也很困惑,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让他们变得不太相同,成果发现人人都是同质化的,其实这也是它约束后续再打开的一个原因。”上交医学院一位教师说。
调查历年上交医学院“4+4”项意图招生数据,能够发现,自2002年开端试点以来,该项意图招生规划的确并未大幅扩展,只从最早的18人扩招至2022年的29人。
在一些人看来,培育均质化的准医师简直是一切医学教育的方针,但“4+4”招收了全国顶尖校园的优异本科生,却只能培育出契合根本要求的准医师,这种落差让人难以承受。
可是放下那些热切的等待和悠远的未来,从教育规则自身动身,现实是否本该便是如此?
在唐琳等人看来,“4+4”现阶段其实是在给我国医学教育方法蹚路,底线是根据非医专业、短学制,测验培育出合格的医师;
但长远看,自然是期望为结业生们供给更多或许,培育“具有多种开展潜能,寻求杰出、引领未来的医学领军人才”。
而成为合格的医师,是最根底的要求,这关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因而应该在人才培育的出口首要应考虑到达同质化水准。
《健闻咨询》了解到,从现在几届试点班学生相对有限的数据来看,组内剖析显现,生命科学布景与其他多学科布景学生之间,国内双一流大学生源和世界闻名高校生源之间,学业成果平起平坐,没有显着性差异;组间剖析,即同期参与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验(实习准入)、医学院结业考试、协和医院临床博后项目选取考试时,试点班与八年制同学的成果平起平坐,也没有显着性差异。
“这个数据的颗粒度比较粗,但现已显现了十分活跃的信号,即协和‘4+4’试点班的变革立异是成功的,咱们对这个项意图未来持慎重达观情绪。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考试成果仅仅人才培育质量的参阅方针之一,需求堆集更多数据来构建与试点班学制相匹配的担任力点评系统。”
谈及“4+4”试点班同学的临床才干,唐琳以为,因为8年制和“4+4”两个项目学制和课程存在差异,对并轨实习阶段的试点班和八年制进行横向比较不行谨慎。
八年制在实习前承受了1.5年医学根底课程、1年临床理论课程、1年临床见习;而试点班则是1年根底整合课程,1年临床理论(含见习)课程,临床露出缺乏是无法逃避的短板。不过唐琳着重,经过12个月的临床实习,信任试点班同学能够到达同质化水准,并可望在规培阶段序贯培育,提高长程担任力。
“首届结业生现在都已进入规培,咱们会亲近重视规培基地/用人单位的反应,搜集近期和中长时刻数据,”唐琳说。
“4+4”项目规划者、协和医学院招生办副主任归航以为,“多学科结合应该是在终端的结合,而不是开始端的结合”。即需求在研讨生阶段多学科结合,可直接理解为MD+PhD的"双D"才是真实意义上的多学科布景。
方法上的多学科布景和实质上的多学科布景,二者之间存在显着的距离。
归航以为,现在国内的“4+4”的非医本科学生学医的,仅仅方法上的多学科布景,简直很难带来直接的跨学科立异。
“比方你想成为一个医疗资料的穿插人才,你除了取得一个医学博士学位以外,或许还需求一个资料学的博士学位。假如仅仅本科专业是资料学,这或许关于后续的立异并没有什么协助。就像一滴墨水,融进了一片湖泊,它改动不了湖水的色彩。”
唐琳以为,客观而言,从“x+医”走到“医+X”,并非四年医学院教育能完结的使命,它触及多学科范畴的进一步进修,触及结业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个人工作开展途径、提高杠杆、机制保证等多方影响要素;而这份“绚烂其远景”,需求更顶层的规划和保证。
(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唐琳教师对本文的协助)
4月29日,“什么是协和4加4”“4加4培育形式为何陷争议漩涡”等相关话题在微博登上热搜。近来,北京中日友爱医院外科医师肖飞事情曝光。有网友看到肖飞妻子告发信中说到,肖飞越轨的规培住院医师董袭莹本该去...
走进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青砖绿瓦的百年修建与现代化医治大楼相互衬托,制作着前史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景致。
这座我国人心目中的尖端西医殿堂,接连14年连任复旦我国医院归纳排行榜榜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屡次排名榜首。在这座顶尖西医院里,藏着一个建立近70年的瑰宝科室,并在2024年当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它便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的西医实力如此雄厚,为何要建立中医科,走中西医协同之路?中医科缘何成为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又是怎么做到中西医协同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它的前史展开之中。
传承前史
为西医强院嵌入中医基因
新我国建立初期,“联合中西医”的卫生作业方针为北京协和医院嵌入了中医的基因。医院活跃响应,建立中医办公室,延聘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以及北京闻名中医袁鹤侪坐镇,并遴派西医主干脱产学习中医。1961年,老中医钱祺光、施继宗和“西学中”医生史济招、王台、张育轩等10人牵头建立了中医科,史济招担任科主任,创始了协和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的先河。
“中医科自建科以来就一向发起中西医结合,在全科归纳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专业特征是咱们的定位。中西医结合医治糖尿病及其缓慢并发症是中医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吴群励表明。
1975年,祝谌予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他早年拜施今墨为师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在祝谌予看来,中西医结合是发扬中医学的要害。
20世纪70年代,祝谌予首要提出糖尿病血瘀证的学术思想及活血化瘀医治糖尿病的办法,提出及早运用活血化瘀药以“防患于未然”的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1976年,在祝谌予的领导下,中医科教授郭赛珊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医治糖尿病专科门诊并担任组长,由西医内分泌学专家池芝盛和祝谌予一起出诊,创始了中西医联合诊治糖尿病新形式。
郭赛珊回想:“池芝盛虽是西医,但很赏识中医,所以我约请池芝盛和祝老联合出诊,这是一项很有立异性的作业。”
“历任中医科主任如史济招、张育轩、郭赛珊、钱自奋都是西医身世学习中医,祝老虽是中医,但也曾学习西医。咱们背靠协和强壮的西医资源,又传承了闻名中医施今墨、祝谌予的学术思想,走向中西医协同之路是必然选择。”吴群励说。
202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归纳医院中医药作业推动中西医协同展开的定见》发布后,科室加快推动中西医资源整合。2024年,协和中医科凭仗深沉沉淀,被评为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从活跃响应周总理的指示建立中医科,到活跃顺应时代要求成为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协和中医科一直走在中西医协同的前沿。
四大形式
完成1+1>2的医治打破
怎么有用运用强壮的西医资源,让患者享用优质中西医协同医治?联合门诊、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MDT)、中西医相互转诊是协和中医科中西医协同的四大形式。
“我患有糖尿病20多年了,四肢由里往外透凉,而且还麻痹痛苦。”53岁的岳大爷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运用西药后改进不显着,因而转诊至中医科。吴群励结合患者状况进行辨证施治,不久之后,患者手足冰凉及痛苦程度显着减轻。
陈先生的老伴深受肺癌术后痛苦的困扰,怎么削减止痛药药量是一大难题。平缓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与中医科副主任医生刘奕在平缓医学联合门诊联合出诊,为患者拟定中西医联合医治计划。“两位专家一起评论剖析病况,给出医治计划,让咱们心里很结壮。”陈先生说。
自2024年开端,中医科就连续与西医科室协作展开包含内分泌科、肿瘤科、平缓医学中心、临床养分科在内的多个中西医协同联合门诊,而且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机客户端(APP)中新增了“中西医协同联合门诊”模块。
“展开联合门诊以及中西医相互转诊是为了患者就医快捷,也让患者不忧虑再挂号的问题,让患者少跑路。”吴群励说。
联合查房则是另一项要害行动。吴群励介绍,科室从前收治过一位86岁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阻塞症、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科联合皮肤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一起为其拟定中药、手术、抗感染等中西医联合的医治计划,作用很好。
当面对严峻疑问疾病时,多学科会诊才能挽狂澜。31岁的朴先生因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没有心脏相关症状,但查看发现他患有心肌病(肥厚伴扩张),可能有猝死危险。中医科敏捷集结心内科、内分泌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科室专家均给出了专业的定见,调整了降糖、降压医治计划,维护患者的心功能,躲避用药及疾病危险。
“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为患者带来最好的就诊体会和最获益的医治计划,这便是咱们的意图。”吴群励说。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生王颖轶表明,在联合查房中,西医供给现代医学的确诊和医治主张,中医则依据患者的体质和病况,提出中医辨证医治的计划。这种协作形式不只提高了医治作用,还提高了患者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结合实际作业,依据中医药学科特色量身制定差别化绩效考核方针,如将MDT(多学科会诊)门诊、联合门诊、诊间转诊等归入有用门诊单元等,并将中西医协同联合查房及联合会诊归入医院管理制度中。
人才筑基
铸造能中会西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中医科的练习,我一点都不忧虑值勤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住院医生白颖是2023年刚入职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的新人,从学术型博士结业后直接上临床的她坦言,“心里仍是有些忐忑。”
得益于协和中医科的“魔鬼”式练习,大约3个月后她就彻底具有了独立值勤的才能。
这3个月她是怎么度过的?白颖回想:“咱们科室每周一正午进行‘三基’练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内容不只掩盖常见病的中西医医治,还包含了院内感染的防控等,练习内容既贴合临床又重视中西医结合。”
跟诊是协和中医人的必修课。每周1~2天,住院医生需求跟从高年资的医生在门诊学习辨证论治思路。
为提高新入职医生的急危重症临床救治才能,中医科还展开了一系列的急救课程,包含心肺复苏(PCR)、严峻过敏反应、急性心衰等急救办法。“与上学时不同,这次的练习侧重于让咱们判别患者急救的机遇,咱们从抢救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白颖表明。
此外,写病历也是新手医生的必备技术之一。协和有三大宝——教授、图书馆和病历。协和中医科创建了中西医结合形式的病历书写,而且对病历的要求可谓苛刻。白颖介绍,西医部分要严厉遵循协和的西医病历要求,住院医生记载病程要有自己的诊治思路剖析;中医部分要胪陈四诊信息、辨证剖析、理法方药。
这一系列的练习让白颖敏捷完成了从科研博士到临床住院医生的转型。现在,白颖已经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后备人才。
现在,中医科人才部队巨大,包含郭赛珊、钱自奋、梁晓春、吴群励等。科室的博士有25人,占科室总人数75%。
谈及中西医协同人才培育的含义,吴群励表明,一个学科要展开,人才是动力。中西医协同人才的培育便是期望中医科的人才中西医诊治水平都要强起来,成为可以“两条腿走路”的复合型人才。“众人拾柴火焰高,假如部队才能缺乏,没有奉献精神,再好的方针都无法完成。”吴群励说。
中医科一直以“勤求古训、融汇新知、诚于道德、精于专业”为原则,经过中西医协同立异,为患者供给更全面、更高效的医治计划。未来,协和中医科将致力于与西医科室协作,发掘中医典籍,总结临床经验,构成可推行的协和中西医结合医治计划,并展开高质量循证医学研讨及进行新药研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许岭翎表明,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因而要多展开中西医结合医治的临床研讨,探索出真实处理临床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医治计划。
在这座陈旧与现代融合的医学殿堂里,协和中医科带动全院中西医协同,用实力证明中西医协同不是简略的“叠加”,而是经过前史传承、形式立异、人才培育,让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磕碰出新的火花。
转自:我国中医药网走进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青砖绿瓦的百年修建与现代化医治大楼相互衬托,制作着前史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景致。这座我国人心目中的尖端西医殿堂,接连14年连任复旦我国医院归纳排行榜榜首,在...
近来,中日友爱医院“医生被告发”事情在网络广泛传播,网传当事人之一董某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4+4”项目培育的规培生,其“经济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博士”的学历布景引发争议。3月底,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布了《...
4月29日,“什么是协和4+4”、“4加4培育形式为何陷争议漩涡”等相关论题冲上微博热搜。近来,北京中日友爱医院外科医师肖飞事情曝光。由于涉事人员董袭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医师,结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
来历:我国科学报图片来历:视觉我国■ 本报记者 温才妃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张杰宸的志趣却是做一名医师。尽管高考时错过了报考医学院,但他的这个抱负却一向没有变。有着相似抱负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